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诗人凸凹散文精选集《不可方物》上市

2025-09-11 作者:中诗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凸凹,本名魏平。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散文集《首街》(二人)《锦江商脉》(二人)《纹道》《民族花灿》《花蕊中的古驿》,长篇小说《甑子场》《大三线》《汤汤水命》《安生》、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诗集《蚯蚓之舞》《水房子》,评论集《字篓里的词屑》诸书20余种。

  四川诗人、作家凸凹的首部散文精选集《不可方物》(百花文艺出版社2025年7月),已于近日出版,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网店并各地门店正陆续上架中。
  由徐则臣(茅盾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主编》、谢有顺(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作协主席)、穆涛(鲁迅文学奖得主、《美文》主编)联袂推荐的《不可方物》,系“名家散文·书点策划”推出之设计新颖、装帧精美、排版雅致、内容厚实的一部上佳之作。
  《不可方物》由作者自选,以艺术为唯一归旨,辑入的22篇作品,从作者30多年文学屐履中发表在全国多种专业文学期刊和重要报纸上收获的400余篇散文里遴筛,系作者散文成果中的精粹之作。每篇作品的后面均显示有作品成稿和发表、选载的出处。该书32开本,6.75印张,16.9万字。
  对此,作者在该书后记《我的散文时间》中直言:“不知不觉,竟写了散文。之前,主要写诗,大约从2011年开始,又新起了小说的灶。自此,诗歌、小说、散文和评论、剧本、歌词等同时操持,成了‘吃得杂’的码字工。码了字,又有了将字变成书的机会,自是好事。这样一来,三十多年间,就出了点书,其中的几本是散文。因为远没达到可以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码字,更没实现出书自由,所以,面世的几本散文,均有一个由题材框定的主题……回过头看,从2004年到2011年,7年6本。这样的由字变书的体量,大得让我吃惊、汗颜。跟着,就生出了一个小小的奢望,愿有个机会,出一册散文。不一定厚,薄薄的一册就好。不是说7年出的6本不是散文,它们当然是了,它们究竟是文学谱系内的非虚构。在我的认知里,小说是虚构的叙事,散文是真实的呈现,而诗歌则是半虚半实的艺术。6本是散文,但它们又是有限定词的散文:人文地理散文。不是说人文地理散文不好——我的已进入出版流程的《蜀中记》和《龙泉山传》(上下册)也是人文地理散文——只因它们已然成书,不是一两本,而是好几本了。因于这个道理,就想出一本纯粹的散文——没有设定、无法归类、道说世间万物生命的有常和无常的文字。”
  全书由“人物”“动植物”和“物非物”三部分构成。22篇熟悉又陌生的信息,热络又冷僻的物事,在作者与众不同的语言艺术、人生经验和思想洞悉的擦磨自洽中奇妙呈现,熠熠闪烁,令人玩味、流连、不舍离场。
  将22篇作品分开、黏合,且以“不可方物”名之的“无形之手”,出自古人古语:“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周礼》地官篇);“……所为诗文,天才横逸,不可方物。”(《清史列传》文苑传“袁枚”条)
  鲁迅文学奖得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在《作家凸凹印象》一文中说:“凸凹散文产量颇丰,多为场景亲历,絮絮道来,以小见大,日常琐事往往勾连出一段历史隐秘……当代作家中不乏由诗入道,而后散文、而后小说者,然同时四面出击、平均使力,处处不凡者寡鲜。我不由想起十八世纪、十九世纪那些荟萃巴黎的浑身开挂的文学大师们。也许凸凹正是被那个时代遗落在‘外省’的一员。”
  《不可方物》作者凸凹,本名魏平。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散文集《首街》(二人)《锦江商脉》(二人)《纹道》《民族花灿》《花蕊中的古驿》,长篇小说《甑子场》《大三线》《汤汤水命》《安生》、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诗集《蚯蚓之舞》《水房子》,评论集《字篓里的词屑》诸书20余种。编剧有30集电视连续剧《滚滚血脉》(2009年播映)。获有杨升庵文学奖、刘伯温诗歌奖、冰心散文奖、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四川文学奖、金芙蓉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长诗奖等奖项,以及中国2018“名人堂?年度十大诗人”、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作家”等荣誉。现居成都东郊龙泉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