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一位女诗人的诗意人生

——读宋德丽诗集《云来云去》

2025-05-19 17:10:35 作者:张永权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张永权,云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边疆文学》原主编。著有各类文学作品集28部,代表作有五卷本的《张永权文集》,长篇小说《桃花流水》、长篇报告文学《走进独龙江》《张永权诗选》《张永权文艺评论集》《滇云漫记》。曾获云南文学艺术成就奖,有多种作品和编辑作品获奖。曾担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鲁迅文学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奖评委。

  最近,有幸得到从云南走出的女诗人宋德丽赠送的新诗集《云来云去》(九州出版社2024年7月版)。全书由“笔尖镌魂”“云来云去”“生命密码”“高原精灵”“彩云之根”“万物有灵”“亲情无价”等19辑约500余首诗组成。她几乎天天都在写诗,见证了一位诗人的勤奋和诗意人生。

  和宋徳丽相识已20多年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大西南文学》(《边疆文学》当时改为此名)审阅诗歌编辑的送审稿时,就为一名自由来稿者宋德丽,对生活的敏感和简洁清新的诗风留下了印象。大概是她最早发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的诗。后来她又从工作的曲靖来编辑部送稿,我们编辑部主任晏国珖带她来到办公室,那时她还是一个有些生涩,话不多的小姑娘。不久就听说宋德丽为了诗,扩大生活,开扩眼界,象一朵云“北漂”了。这次“北漂”后,她走出了云南,诗也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她的诗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诗选刊》《星星诗刊》等有影响的刊物上。还出版新的的诗集,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宋德丽成名了。记得在2001年12月全国六次作代会上,宋德丽专门来到我们云南代表团驻地,见到了我们云南的文明诗友,张昆华和我与她留影纪念。从此就再也未能相见。但她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在2022年,她的《神秘的乌蒙山》荣获第七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文本奖,现已经出版了多部诗集,还在2024年被“中诗网”评为“十大年度诗人”,诗集《云来云去》在2025诗歌春睌上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十佳诗集奖。我为从云南走出的一位女诗人的成功,由衷地祝福和高兴。

  不知是否是巧合,还是机缘,在今年1月云南《都市时报》第二届“大象文学奖”的颁奖会上,一位漂亮的女士来到我身边,喊了一声“张老师“,就自我介绍“我是宋德丽”。20多年了,我们再次柤见,已经是全国名诗人的宋德丽,还没有忘记一个退休的老编辑。我心中一热,还真有点感动,打量着她,岁月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多少风雨痕迹,仍是那么青春亮丽。不久她又专程赠送给了我《心如旷野的鸟》《翅膀上的神灵》《云来云去》三部诗集,希望留下点文字作纪念。

  于是我利用今年五一长假时间,没外出游玩,读完了宋德丽这部厚重的新诗集。

  云,本身就具有浪漫色彩,是充满了可任你想象的诗意形象。彩云之南的云,更是诗人们经常反复抒写的美好题材。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边防军人的年轻诗人公刘,在云南边陲西盟写的《西盟的早晨》,就是以云开笔的“我推开窗子,/一朵云飞进来——/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带着难以捉摸的光彩。……”使之成为名篇。当时在云南边防部队的青年诗人梁上泉,离开云南时,创作了一部以云南的云为主题的诗集《云南的云》,引诗坛关注。

  宋德丽的这部新诗集《云来云去》,是一名出身在彩云之南乌蒙山区的云南本土诗人,以云为主要意象,创作的一部很有云南特色的新诗集。故乡的云,对她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体验。她的经历、他的人生,已经和云相融为一体,她自己就是一朵故乡的云,“云来云去 云聚云散”就如德丽的人生,她如云“北漂”而去,但根仍在彩云之南。就是离开了云南在京城工作,她的诗写的仍然主要是云南题材。

  这部诗集书名是《云来云去》,其中还专门有一辑集中写云的“云来云去”。就是全书的其他辑中的作品,也有不少是写云的。请看:“彩云之南/枕着云朵入眠”(《吹响风的集结号》)。“飘落的云朵是故乡的亲人/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白云走我也走》)“白云流淌山川河流/盘点山水中的词语/诗在光合作用下/托起一个灵魂//……云朵穿越人生的坐标/寻找命运的交叉点”(《一个故乡一个世界》)。云就是诗人故乡的象征,诗人的全部身心,甚至灵魂,已经和云融合在一起了。还有《云朵浸透鸟的叫声》《白云搭一个世界》《翅膀裁剪一朵彩云》《天空的一半是彩云》《一个故乡一个世界》《彩云的根在高山的梦里》《双眼和一朵彩云碰撞》等诗,诗人已经成为云的一分子,才能写出如此真情又奇妙的诗。又如在《故乡神秘的乌蒙山》里,“一条江河倾泻千里/一朵白云守望一生”,“千古云卷翻滚/燃烧不朽诗篇”,诗人以云自许,与故乡不离不弃,守望一生的乡愁情结和以云为志,奉献“不朽诗篇”的志向,让人读了动容。云的朝圣,朝圣的云,我认为都可以看成是诗人的自况,“白云流淌山川河流,盘点山水中的词语”,更让我们看到,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故乡的白云的心灵袒露。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论好诗不在词语的堆砌,而在于诗人性灵的真实表达。德丽这些以云为题材的诗,就是诗人如云的性灵抒写。

  这部《云来云去》,引人共鸣的是,还在全书贯穿了诗人作为一朵故乡云的生命体验的真情抒发。短诗《云来云去》表现得特别突出:“万壑群峰赴山水/柔软的云坐在风中/风的问号 端详众生/云来云去 云聚云散//轻盈的生命笼罩/厚重的大地/阳光中作别灌浆的麦田/辽阔的风卷起云朵/沿西去的海岸线飘流/征服难以融化的梅里雪山”。诗人如一朵云在高高的天空,俯视端详众生,不就像“云来云去 云聚云散”么?在这聚散之中,诗人对生命的哲理思考,不就是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要回答的问题吗?

  在这部诗集中,诗人无论写什么,都让我们感受到诗意中的生命律动,万物有灵,生命无处不在。《一只野鹤与人类对唱》,“一个生命中的寓言故事”在“每一朵云都写一个字”,让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何等的美好。诗人在与石头对话中,“流水的石头/放逐诗人/……/水波清洗石头/白天鹅带着青草的气息/飞过高原”。生态的自然之美,源于诗人心灵的生命之美。而在《地球密码》中,诗人用那悬空的“一滴水”又为人类发出警示:“涌动大地的草木/一滴生命之水能活多久/干渴的地球转动/一滴滴带血的泪”。诗人的生态之忧,才有这样的警句让人惊醒。

  诗人的生命意识,不仅指人类,而在于宇宙的万物。这就使这部诗集的境界更加深厚宽广更有意义。

  读女诗人宋德丽的这部新诗集,感觉在总体上仍保持着她诗作的清新优美的风格,但比她过去的诗作,艺术上更加成熟,内蕴也更加深厚。诗人注重意象的优美生动,每一行诗语精练而生动有味,正如诗人所写的:“抑扬顿挫的脚步/碾压地球上文字/天空的云朵清洗/大地上的一首诗”。她的诗有文字的精练之美,很干净,又有意象的生动之美,有内涵。但宋德丽的诗,就整体而言,诗意又比较朦胧,呈䑃胧的“雾里看花之美”。德丽诗的䑃胧和过去诗坛某些䑃胧诗又不同,一个时期的有些䑃胧诗,走向猜谜的追求,不知所云,诗语生涩混乱。而德丽诗的朦胧是内涵的不确指性,但又有美的意境,不同的读者读后也许也有其不同的理解。

  在这本诗集中,还有一些诗作,是用口语书写的,注重原生态细节的运用,写人用故事,显然是吸收了当代新诗的一些表现手法。在这本诗集里的“亲情无价”一辑中,写父亲美好品质的《父亲双脚丈量一生》看似直白口语的叙述,但因有四弟偷吃酥肉的细节和父亲捡来别人丢弃的皮鞋,巧手为小孩改做成新皮鞋的故事,读了引人灵魂震颤。还有如酱油拌饭、听收音机的故事,也显示了现代口语诗的魅力。这样的写法,在德丽过去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现在,诗人一边写诗,一边画画,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新境界。这本诗集的尾花,就是诗人自己画的。这显示了诗人在艺术探索中的开放意识。

  从海男的序言中得知,宋德丽天天都在写诗。她把诗视为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真是一位与诗结缘,与诗同行,天天生活在诗意之中的诗人。诗的时代,造就了诗人的诗意人生。诗人也必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我们期待着。

  宋德丽作品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