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非虚构

泉城‌同袍行:打湿在民间魅力的“长河”里

2025-05-14 16:20:24 作者:刘万庆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刘万庆,1954年出生于山东省宁津县。天津市北辰区作家协会原主席、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作品散见于《天津文学》《通俗小说报》《五台山》等文学期刊及《光明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澳门晚报》等报刊。《捧角儿》《本草》连续两届获得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说一等奖。著有60万字文集《泪竹林》。

  虽然提前与“长河文丛”主编马启代先生打了招呼,当我和《天津诗人》读本总编罗广才师弟于2025年5月11日正午,被迎进第五届长河文学奖终评会后的午宴之门,还是生出“不速之客”的忐忑。听完介绍在座的满室星光,一位位常被作品和媒体喧嚣的大名,便真人秀出了一张张笑脸。

  我和广才一遍遍接受敬酒,我也一层层增加对“长河文学奖”的了解和崇敬:把作者推向前台;给文学以尊严;图书出版事业第一、商业第二;出品质图书找长河……今年初启动的第五届奖项评审工作,是从近两年由“长河文丛”编辑出版的数百种图书中,历经初评、复评方才确定了66本进入了终评——与广才弟以一己之力创办16载的诗歌读本《天津诗人》,一如高山流水互为知音!难怪每一届的“长河文丛”颁奖会广才多有出席。

  因了这天恰逢母亲节,大家遂在康乃馨的芬芳里向“中诗在线”山东频道副站长眉子、山东省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郝俊美两位母亲祝节日快乐。当然,我们作为天津客人,还被问及许多关于津门的轻松笑话或严肃话题。世人皆知“好客山东欢迎您”的礼仪隆重与讲究,顺时针下来,轮到坐在主客位的我提酒发言了,便主动向左首的启代先生申请“致谢辞”——

  第一句用了天津话,回答“天津人既有乐呵乐呵得了的处世情结,为啥我俩电话、视频能解决的问题非要面谈方才放心”的疑问。我说,搞笑逗哏、知足常乐是天津民间的“生活态度”;而严丝合缝、不掉链子是天津民间的“工作态度”。

  第二句用了山东话,介绍自己祖籍和出生均为山东宁津,此刻“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满室乡音,也委实湿润了我的故土乡愁。

  第三句用了普通话,讲了因为诗歌是民间保持最初文化记忆、最先成熟的文学语言艺术形式或曰“母亲”,因而在广义的“母亲节”向即将到来的“端午诗人节”致敬,并预祝当日的第五届长河文学奖颁奖典礼圆满成功……

  夜色漫过李清照闺前的漱玉泉时,《第五届长河文学奖终评会在济南举行》的新闻通稿已然发在了微信朋友圈里。翌日我们回津后,消息面更是在作家、搜狐、头条、大众新闻等等主流网站推波助澜,长河文学奖的民间特质、民间魅力,也一次次地刷新我对“民间”的认知——是啊,民间才是永不干涸的趵突泉眼,涌动着至真至纯的疼痛与挚爱,民间有着自己的喜欢与厌恶、推崇与拒绝的权衡标准,也有着真正的素不相识而又心心相印——启代先生主持坚守的“长河文学奖”如是,广才师弟主编坚持的《天津诗人》如是。而我发现,年逾古稀的我并非接受官方指派、完成采写且交“长河文丛”编辑出版的《师出滑门》亦如是。

  最后, 匆匆群发如上长帖,权作对启代先生及北京长河作家俱乐部主任陈红为老师盛情款待的谢意,也聊以晾晒我在“长河”的民间魅力里,那些被打湿的思绪。

2025.5.13.于沽北集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