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举办
诗歌选本的文献价值、历史与时间感
2025-07-08 作者:深讯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周瑟瑟说:“《中国诗选》朝向未来,我们以高端、恢宏、前瞻、客观、公正的原则来进行编选工作,向读者打开崭新的诗歌世界。”
为中国当代诗歌构筑完整的史料库
7月5日,在深圳香蜜公园内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举办了《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太阿、远洋、赵原、王凤军、周艺文、周瑟瑟等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以及亚历山大·阿切斯卡(Aleksandra Aceska)等来自北马其顿、塞尔维亚等中外艺术家与众多读者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中国诗选》第2卷,由闵正道主编,周瑟瑟执行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于2024年12月出版,收入第1卷的作者臧棣、王家新、西川、唐晓渡、陈先发、大解、张曙光、孙文波、蓝蓝、晓音、沈天鸿等11人,以及参与第1卷编务工作的陆健等人的作品。第2卷共收入38位诗人与诗歌批评家、翻译家的诗歌作品,以作者具有代表性的组诗、长诗为主体,大16开本,作者黑白照片占据整版,大气而厚重,体现了诗歌选本的文献价值、历史与时间感。
《中国诗选》第1卷分为“上篇:诗歌作品”、“下篇:诗歌理论”,而《中国诗选》第2卷只保留了作品部分,将诗歌理论单独成书,拟出版《中国诗歌评论》与《国际诗坛》系列丛书,为中国当代诗歌构筑完整的史料库。

《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现场

《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现场

周瑟瑟主持《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

《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现场

诗人、当代艺术家周艺文朗读《中国诗选》第2卷的作品

参加当天活动的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与中外当代艺术家
仿如隔世,重续历史的轨迹
据《中国诗选》创办人、主编闵正道回忆,1991年-1993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就读的他与同学沙光,自筹出版经费,沙光用其二姐婚嫁的钱,资助《中国诗选》第1卷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正式出版。《中国诗选》第1卷在当时的中国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十年后的2024年7月12日上午,他打电话给周瑟瑟,决定恢复《中国诗选》的编辑出版工作,邀请周瑟瑟组稿编选。
周瑟瑟首先与《中国诗选》第1卷的作者取得联系,很快得到了他们的响应。周瑟瑟说:“写作时间在30-40年的诗人,有的还珍藏有《中国诗选》第1卷,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时过30后与他们讲要重新编选出版第2卷时,大家感概不已,有仿如隔世之感,愿意重续历史的轨迹。第1卷顾问有郑敏、牛汉、邹荻帆、张志民、谢冕、孙玉石、程郁缀,如今有4位先生离开了我们。第1卷编委有唐晓渡、陈超、程光炜、张颐武、王家新、西川,如今陈超先生不在了。参与第1卷编务工作的诗人祝凤鸣也不在人世了,令人唏嘘。这就是时间留给一代诗歌工作者残酷的印记。”
周瑟瑟表示,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中,那些经典的文本与创造这些文本的诗人、诗歌批评家与翻译家,他们将会陆续出现在《中国诗选》第3卷,以及《中国诗歌评论》与《国际诗坛》系列丛书中,他们将为读者、为诗歌史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出版前言中,闵正道对复旦大学中文系当年的老师,以及名誉顾问、顾问与编委、编务,编辑朵生春、姜涛,以及北京大学中文系表达了感激之情。闵正道说他们是“良善的人、奉献的人”。
中国当代诗歌断代史与诗歌文本美学巨制
周瑟瑟表示,“中国现当代重要诗人研究资料”是《中国诗选》的基本定位,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现当代诗歌是这样走过来的。这是一条充满创造的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周瑟瑟说:“诗是未知的经验,是漫漫长夜里的那一颗闪亮的星。《中国诗选》里每一位诗人都是那一颗星。他们散发微弱的光。看到诗的星光的寒冬夜行人,加快了走向黎明的脚步。诗是语言驱使的脚步,踩着泥泞,在这个世界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诗人是给黎明送信的那个人,给人类带来最新消息,告诉人们隐秘的爱--语言所隐藏的爱。”
在《中国诗选》第2卷前言中,周瑟瑟写道:诗人是在寒夜里生起一炉火的人,38位诗人就是38炉寒夜里的火。用诗的体温点燃语言的火。我从他们的诗里读到了火的咆哮,读到了江河水的滚动,读到了语言撞击语言的叫喊,读到了撕裂之声,读到了语言化作火焰的那一瞬间爆发出来的岩浆般的液体。诗是灼热的岩浆般的液体,语言燃烧的液体--溶化旧的诗歌语言,生成崭新的语言。当诗灼伤了你的眼睛的时候,你流下感激的泪水。一个崭新的语言世界像鲜花一样绽放在你眼前,你看到了语言的花蕊吐露出生机。
对于第2卷入选诗人,周瑟瑟在前言中一一作了简要的评点:
臧棣写出前人所没有写出过的诗歌语言,开创性的成就令人欣喜,他灼热的光亮已经在改变诗歌语言的形态与结构。梁小斌喃喃自语,他以口述的方式写作,成为“朦胧诗人”晚年写作的生动图景。
西川跨文体的写作为当代诗歌开创了未知经验的领域,建立了新的诗歌美学。王家新向世界敞开了他的深沉与辽阔,形成一种更为开放的诗歌格局。陈先发、胡弦基于古典经验向当代转化的写作,给当代诗歌带来了语言、结构与逻辑意义上的后现代性辉煌。
杨键“清澈地看着”,这是一种凝视的灵魂的艺术。从传统到当代,雷平阳、张执浩、李元胜、柏桦、陆健、沈天鸿、吴少东,他们在重构经典,为当代诗歌留下了重要的诗歌文本。
沈浩波、伊沙与严力引领了后口语时代的“反诗歌”写作,反对没有活力的诗歌语言传统,撕破陈腐的诗歌美学面具,我将此视为是中国当代诗歌向世界口语诗歌写作先锋派诗人波拉尼奥致敬的潮流。
唐晓渡、沈奇、陈亚平的诗歌表现了批评家的直觉与理性。在我看来,余怒是诗歌语言的炼金术师,他们在少数实验室里干得热火朝天。
女诗人蓝蓝、娜夜、荣荣、晓音、李成恩以沉静的方式深入语言内部,在她们的生命体验里万物静默如迷,她们的写作不仅是女性精神向度与语言范式,而是作为生命诗学的存在。
如果我们要追索诗歌的当代性起源,我们能够从西渡、杨克、赵野、张曙光、孙文波、蒋一谈、梁平、大解、阎志、樊子、太阿、赵原等人的写作里找到种种线索,他们为当代诗歌贡献了新的尺度与观念。
周瑟瑟说:“《中国诗选》朝向未来,我们以高端、恢宏、前瞻、客观、公正的原则来进行编选工作,向读者打开崭新的诗歌世界。”

《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现场

《中国诗选》第2卷入选作者海报

《中国诗选》第2卷,闵正道主编,周瑟瑟执行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定价:99.00元
近几年当代诗坛发生的一件大事
《中国诗选》第2卷出版后,被称为是一部“中国当代诗歌断代史”、“中国当代诗歌文本美学巨制”。
诗人、批评家、北大教授臧棣认为,《中国诗选》第2卷的复刊出版,可以是说近几年当代诗坛发生的一件大事。三十年前,它的第一卷就曾对当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做出过最内行的展示,对刷新人们对当代诗的认识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这次的复出,依然保持了最内行的判断和最敏锐的遴选水平,对当代诗最新成果的展示,既做到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最可贵的,它的编辑风格有偏向,但又能包容当代诗歌复杂多元的面貌。既可以作为当代诗选来看待,又具有诗歌年鉴的厚重。
诗人大解说,1994年,《中国诗选》第1卷出版,时隔三十年,2024年《中国诗选》第2卷出版,时间跨度大,经历多,真的是在跨越历史。编者沉住气,有耐心,无论选人选诗,都在为汉语诗歌的梳理、沉淀、筛选,留下历史档案。感谢编者的史学匠心。
诗人太阿说,当下中国,由于经济的发展,各种年选不少,闵正道与周瑟瑟编选的《中国诗选》第2卷可谓独领风骚。但对于诗选,多少年编一本比较合适?我认为20年。艾略特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代诗的寿命大约为20年”。他是说新诗派或新风格的出现大约需要20年时间。当一个人到了50岁的时候,他的身后是70岁的人写的一种诗,他的前面则是30岁的人写的另一种诗。只有跨越了“20年”诗仍能焕发生机的诗人才可能成为一个重要诗人。艾略特说叶芝就是这样的诗人。闵正道、周瑟瑟主编的《中国诗选2》时隔了30年(1994年至今),对现当代重要诗人进行了全国检视,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诗歌选本之一。30年来,哪些诗人仍在精进,哪些诗人已消声匿迹,从此可以观之。
太阿认为,中国新诗100年,2000年后出生的人将开一个新的代……我们与北岛都是同一时代的写作者。那么,一个时代的诗歌选本选多少人比较合适?我认为不超过35人最为合适。《中国诗选》第2卷大致符合这一人数限制。35人足以展现这一个时代诗歌的风貌,超过35人则表明所选的诗人中有人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埃利奥特•温伯格在《1950年后的美国诗歌:革新者和局外人》的《编选说明》中说从数以百计的众多诗人中仅仅选出35位,他说“这些诗人一般是彼此尊重或应该彼此尊重的”。《中国诗选》第2卷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值得格外尊重。
诗人赵原认为,在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件里程碑式的出版事件,其中《中国诗选》第1卷的出版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事件之一。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诗选》第1卷不仅对确立现代诗的发展方向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对现代诗的写作规范的形成提供了最优秀的诗歌范本,极大地影响了一代诗人的写作阈限和基本价值观。
赵原说,时隔三十年,《中国诗选》第2卷出版,其选编之精当,各年龄段入选诗人的代表性之突出,不仅延续了第一卷的先锋意识和创作水准,展现了现代诗历经三十年发展和沉淀的诗学风貌,体现了选编者对中国现代诗进行纵向观察的深远的眼光,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现代诗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断代史。
诗人、翻译家远洋说,《中国诗选》第2卷是闵正道与周瑟瑟在诗歌编纂领域精心打造的一部重要作品。他们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当代诗歌的传承与推广倾注心血。通过精心的选编,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当代中国诗歌世界。这部诗选不仅是对当代中国诗歌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诗歌生态的深度扫描与思考。这部诗选不仅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部诗选,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诗歌的活力与潜力,以及诗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无限可能。
诗人、批评家樊子认为,时隔30年,《中国诗选》第2卷的出版给我带来巨大的震动,作为一个有40年诗歌写作经历和20年从事诗歌编辑的人,我深知与诗歌发生关联后的艰辛。闵正道是资深的诗歌编者,与真正的诗歌编者周瑟瑟联袂,编选的结果无疑是读者所期待的。近20年来,诗歌选本同质化编选非常普遍,一本叫《中国诗歌年选》,也可叫《华语诗歌年选》或《世界汉语诗歌年选》,主编叫张三也可叫王五、赵六,作者叫阿猫阿狗也可统称为阿鸭,编的写的都想以诗歌之名给自己正身,而这种可怕的、尴尬的局面不可能被阻止。好在周瑟瑟们在集聚,在劳作,在给诗界送来一本《中国诗选》第2卷,让我们依旧心存对诗、对诗人的敬畏之情。
7月5日,在深圳香蜜公园内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举办了《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太阿、远洋、赵原、王凤军、周艺文、周瑟瑟等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以及亚历山大·阿切斯卡(Aleksandra Aceska)等来自北马其顿、塞尔维亚等中外艺术家与众多读者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中国诗选》第2卷,由闵正道主编,周瑟瑟执行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于2024年12月出版,收入第1卷的作者臧棣、王家新、西川、唐晓渡、陈先发、大解、张曙光、孙文波、蓝蓝、晓音、沈天鸿等11人,以及参与第1卷编务工作的陆健等人的作品。第2卷共收入38位诗人与诗歌批评家、翻译家的诗歌作品,以作者具有代表性的组诗、长诗为主体,大16开本,作者黑白照片占据整版,大气而厚重,体现了诗歌选本的文献价值、历史与时间感。
《中国诗选》第1卷分为“上篇:诗歌作品”、“下篇:诗歌理论”,而《中国诗选》第2卷只保留了作品部分,将诗歌理论单独成书,拟出版《中国诗歌评论》与《国际诗坛》系列丛书,为中国当代诗歌构筑完整的史料库。

《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现场

《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现场

周瑟瑟主持《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

《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现场

诗人、当代艺术家周艺文朗读《中国诗选》第2卷的作品

参加当天活动的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与中外当代艺术家
仿如隔世,重续历史的轨迹
据《中国诗选》创办人、主编闵正道回忆,1991年-1993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就读的他与同学沙光,自筹出版经费,沙光用其二姐婚嫁的钱,资助《中国诗选》第1卷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正式出版。《中国诗选》第1卷在当时的中国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十年后的2024年7月12日上午,他打电话给周瑟瑟,决定恢复《中国诗选》的编辑出版工作,邀请周瑟瑟组稿编选。
周瑟瑟首先与《中国诗选》第1卷的作者取得联系,很快得到了他们的响应。周瑟瑟说:“写作时间在30-40年的诗人,有的还珍藏有《中国诗选》第1卷,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时过30后与他们讲要重新编选出版第2卷时,大家感概不已,有仿如隔世之感,愿意重续历史的轨迹。第1卷顾问有郑敏、牛汉、邹荻帆、张志民、谢冕、孙玉石、程郁缀,如今有4位先生离开了我们。第1卷编委有唐晓渡、陈超、程光炜、张颐武、王家新、西川,如今陈超先生不在了。参与第1卷编务工作的诗人祝凤鸣也不在人世了,令人唏嘘。这就是时间留给一代诗歌工作者残酷的印记。”
周瑟瑟表示,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中,那些经典的文本与创造这些文本的诗人、诗歌批评家与翻译家,他们将会陆续出现在《中国诗选》第3卷,以及《中国诗歌评论》与《国际诗坛》系列丛书中,他们将为读者、为诗歌史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出版前言中,闵正道对复旦大学中文系当年的老师,以及名誉顾问、顾问与编委、编务,编辑朵生春、姜涛,以及北京大学中文系表达了感激之情。闵正道说他们是“良善的人、奉献的人”。
中国当代诗歌断代史与诗歌文本美学巨制
周瑟瑟表示,“中国现当代重要诗人研究资料”是《中国诗选》的基本定位,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现当代诗歌是这样走过来的。这是一条充满创造的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周瑟瑟说:“诗是未知的经验,是漫漫长夜里的那一颗闪亮的星。《中国诗选》里每一位诗人都是那一颗星。他们散发微弱的光。看到诗的星光的寒冬夜行人,加快了走向黎明的脚步。诗是语言驱使的脚步,踩着泥泞,在这个世界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诗人是给黎明送信的那个人,给人类带来最新消息,告诉人们隐秘的爱--语言所隐藏的爱。”
在《中国诗选》第2卷前言中,周瑟瑟写道:诗人是在寒夜里生起一炉火的人,38位诗人就是38炉寒夜里的火。用诗的体温点燃语言的火。我从他们的诗里读到了火的咆哮,读到了江河水的滚动,读到了语言撞击语言的叫喊,读到了撕裂之声,读到了语言化作火焰的那一瞬间爆发出来的岩浆般的液体。诗是灼热的岩浆般的液体,语言燃烧的液体--溶化旧的诗歌语言,生成崭新的语言。当诗灼伤了你的眼睛的时候,你流下感激的泪水。一个崭新的语言世界像鲜花一样绽放在你眼前,你看到了语言的花蕊吐露出生机。
对于第2卷入选诗人,周瑟瑟在前言中一一作了简要的评点:
臧棣写出前人所没有写出过的诗歌语言,开创性的成就令人欣喜,他灼热的光亮已经在改变诗歌语言的形态与结构。梁小斌喃喃自语,他以口述的方式写作,成为“朦胧诗人”晚年写作的生动图景。
西川跨文体的写作为当代诗歌开创了未知经验的领域,建立了新的诗歌美学。王家新向世界敞开了他的深沉与辽阔,形成一种更为开放的诗歌格局。陈先发、胡弦基于古典经验向当代转化的写作,给当代诗歌带来了语言、结构与逻辑意义上的后现代性辉煌。
杨键“清澈地看着”,这是一种凝视的灵魂的艺术。从传统到当代,雷平阳、张执浩、李元胜、柏桦、陆健、沈天鸿、吴少东,他们在重构经典,为当代诗歌留下了重要的诗歌文本。
沈浩波、伊沙与严力引领了后口语时代的“反诗歌”写作,反对没有活力的诗歌语言传统,撕破陈腐的诗歌美学面具,我将此视为是中国当代诗歌向世界口语诗歌写作先锋派诗人波拉尼奥致敬的潮流。
唐晓渡、沈奇、陈亚平的诗歌表现了批评家的直觉与理性。在我看来,余怒是诗歌语言的炼金术师,他们在少数实验室里干得热火朝天。
女诗人蓝蓝、娜夜、荣荣、晓音、李成恩以沉静的方式深入语言内部,在她们的生命体验里万物静默如迷,她们的写作不仅是女性精神向度与语言范式,而是作为生命诗学的存在。
如果我们要追索诗歌的当代性起源,我们能够从西渡、杨克、赵野、张曙光、孙文波、蒋一谈、梁平、大解、阎志、樊子、太阿、赵原等人的写作里找到种种线索,他们为当代诗歌贡献了新的尺度与观念。
周瑟瑟说:“《中国诗选》朝向未来,我们以高端、恢宏、前瞻、客观、公正的原则来进行编选工作,向读者打开崭新的诗歌世界。”

《中国诗选》第2卷诗学研讨会现场

《中国诗选》第2卷入选作者海报

《中国诗选》第2卷,闵正道主编,周瑟瑟执行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定价:99.00元
近几年当代诗坛发生的一件大事
《中国诗选》第2卷出版后,被称为是一部“中国当代诗歌断代史”、“中国当代诗歌文本美学巨制”。
诗人、批评家、北大教授臧棣认为,《中国诗选》第2卷的复刊出版,可以是说近几年当代诗坛发生的一件大事。三十年前,它的第一卷就曾对当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做出过最内行的展示,对刷新人们对当代诗的认识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这次的复出,依然保持了最内行的判断和最敏锐的遴选水平,对当代诗最新成果的展示,既做到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最可贵的,它的编辑风格有偏向,但又能包容当代诗歌复杂多元的面貌。既可以作为当代诗选来看待,又具有诗歌年鉴的厚重。
诗人大解说,1994年,《中国诗选》第1卷出版,时隔三十年,2024年《中国诗选》第2卷出版,时间跨度大,经历多,真的是在跨越历史。编者沉住气,有耐心,无论选人选诗,都在为汉语诗歌的梳理、沉淀、筛选,留下历史档案。感谢编者的史学匠心。
诗人太阿说,当下中国,由于经济的发展,各种年选不少,闵正道与周瑟瑟编选的《中国诗选》第2卷可谓独领风骚。但对于诗选,多少年编一本比较合适?我认为20年。艾略特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代诗的寿命大约为20年”。他是说新诗派或新风格的出现大约需要20年时间。当一个人到了50岁的时候,他的身后是70岁的人写的一种诗,他的前面则是30岁的人写的另一种诗。只有跨越了“20年”诗仍能焕发生机的诗人才可能成为一个重要诗人。艾略特说叶芝就是这样的诗人。闵正道、周瑟瑟主编的《中国诗选2》时隔了30年(1994年至今),对现当代重要诗人进行了全国检视,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诗歌选本之一。30年来,哪些诗人仍在精进,哪些诗人已消声匿迹,从此可以观之。
太阿认为,中国新诗100年,2000年后出生的人将开一个新的代……我们与北岛都是同一时代的写作者。那么,一个时代的诗歌选本选多少人比较合适?我认为不超过35人最为合适。《中国诗选》第2卷大致符合这一人数限制。35人足以展现这一个时代诗歌的风貌,超过35人则表明所选的诗人中有人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埃利奥特•温伯格在《1950年后的美国诗歌:革新者和局外人》的《编选说明》中说从数以百计的众多诗人中仅仅选出35位,他说“这些诗人一般是彼此尊重或应该彼此尊重的”。《中国诗选》第2卷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值得格外尊重。
诗人赵原认为,在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件里程碑式的出版事件,其中《中国诗选》第1卷的出版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事件之一。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诗选》第1卷不仅对确立现代诗的发展方向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对现代诗的写作规范的形成提供了最优秀的诗歌范本,极大地影响了一代诗人的写作阈限和基本价值观。
赵原说,时隔三十年,《中国诗选》第2卷出版,其选编之精当,各年龄段入选诗人的代表性之突出,不仅延续了第一卷的先锋意识和创作水准,展现了现代诗历经三十年发展和沉淀的诗学风貌,体现了选编者对中国现代诗进行纵向观察的深远的眼光,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现代诗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断代史。
诗人、翻译家远洋说,《中国诗选》第2卷是闵正道与周瑟瑟在诗歌编纂领域精心打造的一部重要作品。他们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当代诗歌的传承与推广倾注心血。通过精心的选编,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当代中国诗歌世界。这部诗选不仅是对当代中国诗歌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诗歌生态的深度扫描与思考。这部诗选不仅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部诗选,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诗歌的活力与潜力,以及诗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无限可能。
诗人、批评家樊子认为,时隔30年,《中国诗选》第2卷的出版给我带来巨大的震动,作为一个有40年诗歌写作经历和20年从事诗歌编辑的人,我深知与诗歌发生关联后的艰辛。闵正道是资深的诗歌编者,与真正的诗歌编者周瑟瑟联袂,编选的结果无疑是读者所期待的。近20年来,诗歌选本同质化编选非常普遍,一本叫《中国诗歌年选》,也可叫《华语诗歌年选》或《世界汉语诗歌年选》,主编叫张三也可叫王五、赵六,作者叫阿猫阿狗也可统称为阿鸭,编的写的都想以诗歌之名给自己正身,而这种可怕的、尴尬的局面不可能被阻止。好在周瑟瑟们在集聚,在劳作,在给诗界送来一本《中国诗选》第2卷,让我们依旧心存对诗、对诗人的敬畏之情。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