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诗合为事而作——论迟云诗歌“思”的品质
诗人的诗学风格可谓复杂性、广阔性兼具,在其诗作中,豪放与柔情可并存,灵动与深刻可并存,放诞与静思可并存,老辣与率性可并存,剑拔弩张和绵里藏针可以并存。
-
首届山西榆次老城二中旧址(云海谣)故事、诗歌、散文有奖征稿启事
为了和孔子艺术文化节融为一体,拟向全国文友、校友征集回忆校园生活的文章,讲述亲身经历的、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散文汇编《学校情怀》一书,特举办有奖征文大赛。
-
首届“香港国际诗人奖 ”颁奬
中国大陆著名诗人祁人荣获创作成就奖,美国的涓子、中国香港的冼冰燕、中国大陆的严观荣获年度诗人。中国香港的招小波等6人荣获优秀诗人奖。
-
《诗歌月刊》2022年6期目录
《诗歌月刊》是国内大型原创性汉语诗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诗歌月刊》秉承《诗歌报》的办刊精神,高举“独立、探索、多元、开放”的旗帜。
-
名家荐读|陈亚平荐读赵野长诗:赵野《碧岩录》的诗学本源
赵野的“第三代”,那种变异个我化诗学的形成脉络、品质和渊源,比我们通常想的要少见。是那种创造的业力中不断被期望所需要的少见。寻找他的诗学本源,会发现,他诗风底蕴显露的某些流变,是会通诗歌传统
-
“红星照耀太行”诗歌征文优秀作品选《情系太行》目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为使太行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升华和传播,我们特举办《红星照耀太 行》诗歌征文,从众多来稿中筛选出 100 余首太行红诗结集出 版,以示庆祝。
-
戴潍娜:一本诗选的出色,可归结为一种广义的成功的批评
一群太可爱太浪漫的女诗人,在刻刻赴死的人生里,作弄出诸多花样,时而文理高妙,时而浅近热心。
-
云南诗歌地理重磅推出大理州10位诗人作品
滇西、滇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诗歌色彩绚丽斑斓,在这些诗人阵容中,有不少潜质明显的诗歌新人,更有多位已融入中国当代诗歌生力军队伍的实力诗,云南省祥云县诗人整齐的阵容成为此次诗歌大展的特色和亮点
-
端午前夕屈原后裔演讲致敬屈原
屈金星 中国矿大校友、屈原后裔、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北京知名诗人、辞赋家、策划发起八届中国诗歌春晚、“夏晚”(端午诗会)、“秋晚”等衍生品牌。
-
沿着延安指明的方向
主席的讲话记心上。上世纪90年代初,桂兴华开始主攻政治抒情诗,涌出来的一系列作品很适合朗诵。
-
唱响诗歌双城记,“邛”尽一生“崃”爱你
《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表示,巴蜀文化同源,自古川渝一家亲,邛崃市发起川渝诗人采风行活动,是推动跨区域文化合作的创举,对于促进两地文艺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
红松:让风归于风,让心归于心——李东海的诗风与诗心
红松:范宏伟。石河子市作协副主席。1991年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接触朦胧诗,并于1989年获《诗刊》《青年作家》《星星诗刊》《川南文学》联合举办的“1989·中国杯”全国青年诗歌大奖
-
阙里賨都•忘忧渠县“诗意宕渠•创意未来”首届原创诗歌诗词大会“少年新说”赛事获奖作品公告
4月6日截稿, 大赛共收到全国现代诗歌863件、传统诗词439件。经过对匿名作品初选、复评、终评,各评选出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优秀奖6件,共24件作品。
-
《星星·散文诗》2022年5期
《星星》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是新中国第一家诗歌专业期刊,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曾荣获国家期刊奖、新闻出版总局双效期刊奖和国家重点社科期刊奖。
-
端午隋源“实景演绎”屈原“女神”将“云游”北京
屈金星说,《山鬼》系《九歌》之一,是屈原爱情名篇。屈原既写神,又写人,创造了一个神和人完美结合的美丽、自由、浪漫的经典艺术形象,成为《楚辞》中的经典。
-
江苏六人行:王学芯、中海、龚璇、邹晓慧、成秀虎、王明法|端午诗会
江苏诗人王学芯、中海、龚璇、邹晓慧、成秀虎、王明法是长三角苏南地区六位实力诗人,一直以来,他们都活跃在诗坛上,坚持各自独特的诗歌文本建设。本期继续推送“江苏六人行”的端午诗作,以飨读者。
-
《诗潮》2022年6月号目录
《诗潮》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诗歌月刊,致力于打造中国原创诗歌高地。会聚名家,力推新星;引领风向,呈现全貌;探索诗艺,书写诗史。是一本有态度、有倾向、有情怀、有中国人文特色的品牌杂志。
-
作家鲁藜的珍藏
鲁藜(1914年-1999年),原名许图地,福建同安人。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6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晋察冀军区民运干事、战地记者。
-
首届“开甑杯”国际华文诗歌大赛获奖榜单
带着对袁隆平院士深深的怀念和追思,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赛事组委会正式公布首届“开甑杯”国际华文诗歌大赛榜单。愿诗人们继续在复杂的大环境下为粮食安全抒写浓厚色彩,愿“富顺·再生稻之乡”不
-
“开甑杯”诗赛丨再生稻,一种精神的再生(外一首)
「首届“开甑杯”国际华文诗歌大赛」征稿作品。郑劲松,四川富顺人。曾7次陪同袁隆平院士考察母校和杂交水稻基地或前往长沙采访。现为重庆市散文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