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尘雾中,呼唤清风明月
——读王立世的诗
叶紫,本名胡芳芳,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霸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河》执行主编。曾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深造,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五期作家高研班学员。创作散文、诗歌、纪实、文艺评论等280万字。作品见于《天津文学》《黄河》《中国海洋报》《河北日报》《当代人》《民艺》《作家报》等。出版散文集《春光读处》《华彩序章》《秋声拾岁》。荣获河北省散文30年银星创作奖,连续五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第六届河北省非遗保护优秀理论成果奖,中国地市报新闻作品竞赛三等奖。
————————————
“你内心的伤口/像一扇隐秘的门/佛光照亮了暗处的蝴蝶”。山西诗人王立世写给仓央嘉措的这两句诗一下就吸引住我的眼球,把“伤口”喻为“门”,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还没有读过这样新颖的诗句。《灵魂早已越过十万大山》是一首禅诗,对生命的体悟真切、微妙、深邃、透彻,最易触动我们内心的喜乐,唤醒我们灵魂深处的疼痛。我细细品读了他近两年的诗作,总的印象是质朴、清新、自然,如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但始终携带着生活的风尘,弥满着人间浓浓的烟火味。貌似平静,平静背后涌动着情感的波澜。貌似简单,简单背后透视出生活的复杂和艰险。忧而不伤,苦而不涩,弱而不卑,他有一颗不甘沉沦、壮怀激烈的内心,渴望从尘世的喧嚣中找回安宁,从生活的浊流中找回清澈,从苍茫的心境中找回温暖。
认识诗人是从一杯茶开始的。2014年冬天,《中国文学》在山东莱芜组织的文学笔会上,立世被授予十大诗人之首,我们同台领奖,是夜约了三个朋友一起品茶谈诗。立世属性情中人,谈起他钟爱的诗来,一脸的沉迷陶醉,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他当时即席赋诗一首:“我们的爱登场时,一切都要退到边缘/茶,是今晚唯一的道具/你亲手泡开,温暖着骨血/很多独白,都被省略/被捂热的词语,化成长亭和短亭/灯光熄灭时,我们走下舞台/灵魂的千万灯盏已被点亮”。读后感觉就像寒夜里饮下一杯温厚醇香的陈年熟普洱茶,内心的寒气顿时散去了大半,有一种好久没有体验到的温馨和安适,一首小诗就征服了在场的文朋诗友。但我还是无法把这个沉默低调儒雅博学的中年男子与诗人联系起来,因为我惯性地认为诗人大多是长发及肩,不拘小节,个性张扬,甚至疯疯癫癫,他却质朴随和,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一派绅士的风度,更多的时候像秋水般沉静又淡定。
莱芜归程中,我与立世恰好又同乘一辆车,我们一路上继续着文学的话题,他给我播放了一位女孩用方言朗诵他的诗歌《故乡啊,我永远是你的孩子》:“在城市的广场上/我依然是一个乡村孩子/站在人群里/我多像一株朴素的玉米/更多的时候/我像埋在地下的土豆/从来不怕别人疏忽和遗忘/因为我的内心像秋天一样丰盈”。把自己比作平凡的玉米和朴实的土豆,符合诗人的个性和志趣。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喜欢的不是灯红酒绿,而是山村那盏微弱的油灯。他羡慕的不是帝王,而是渺小的蚂蚁。他做到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因为我的内心像秋天一样丰盈”,细细品读,似乎触摸到诗人那深邃旷远充实明净的心灵,沉浸在茶一般醇香的诗句里,默默感知他高尚美好博大的情怀。那一刻,有清澈的溪流漫过身心,受到一种精神的触动和洗礼,他的诗深深地打动了我,震撼了我。
爱,是立世写作的主旋律,大情小爱在他笔端摇曳生姿。他描写故乡和父母的诗句,看似漫不经心,却能把你心底渐行渐远的乡情刻画清晰,让你的脉搏随着它的呼吸跳动,放不下又走不开。在《妈妈的骨肉》中写道:“我常常想,我的生命/就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骨肉/我的心跳,源于她的呼吸/我的骨头,含着她乳汁中的钙/我说话的声音,走路的姿势/做事的方式,以及永远的谦卑/都延续着她的某些特征……”骨肉血脉的亲情最容易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尤其是写父母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触轻柔似水,如月光般晶莹,如碧玉般温润,这是生命与精神之根的追寻。他笔下的母亲展现出东方女性的勤劳俭朴、温柔隐忍。写父亲用了一种版画式的雕刻手法,线条精炼,意境深邃,写出了父亲的寡言、睿智和豁达,这是我们共有的深沉的父爱形象,亲切的气息,熟悉的味道,总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陷入一种对亲情的追忆与感恩。
立世更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琴手,文字就是他掌间的音符,普普通通的文字经过他的爱抚,就有了温度多了灵性,让人爱不释手。读立世的情诗,就像在饮葡萄酒,你会感觉平淡的日子有了滋味,渐渐地口中有了兰的芳香。他的《与妻书》:“你偶尔迸出的一句方言/是我回乡时必经的一个驿站/你看我时波涛不息的目光/是我回乡时最近的一条水路/你在我怀中梦见故乡月时/我早已化成一只啼血的杜鹃/你,不是什么女王/是我一生割舍不断的故乡”。步入婚姻的殿堂,再美好的爱情,也会被柴米油盐腌渍苍白,立世却把这种温开水似的爱情升华,相濡以沫的爱默默地融进血脉里。我们常把故乡比作母亲,那是灵魂栖息的地方,立世却把妻子比作了故乡,足见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诗中没有从正面写妻子的美丽、勤劳和温情,但我们却能从“波涛不息的目光”“水路”“故乡月”这几个词语中品出她的柔情和晶莹。
谦和的立世更像一位儒雅中透着几分木讷的学者,但读过他的一些爱情诗,才发现他是一座沉默的火山。《我和三千桃花在春天的路口一起等你》这样写道:“我放飞一群鸽子向你发出邀请/又和三千桃花在春天的路口一起等你”,“那些文字不是荒野的石头/而是月光照出的一条情路”。品读着如此浪漫湿润的诗句,心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情不自禁地融入他那海潮般的情怀里,蝴蝶般追随他的节奏曼舞。也许读者更想知道他心中的女神,梦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必费心找寻,诗人的心上人就在他的诗句里。“我在纸上为你描眉,你在梦中为我画容”。他在自己营造的精神家园里爱恋着,用笔尖触摸并拥抱着日渐苍老的流年。“我决定,让杏花村里的春风/吹皱你内心的一池春水/好让我在屋檐下/为你梳理一江的离愁别恨”。唯美的诗句,仿佛不是写出来的,更像从云朵里飘下来,从桃花潭里漫过来,从火山里喷涌而出,飞花碎玉般落在你的心上。
立世的爱情诗炽烈如火,有着生普洱的香郁浓烈,感觉他是翩翩少年郎,但有时他又像耄耋之年的老人,坐在夕阳里,沉浸在回忆中,低沉缓慢地叙述着,即使谈论生死也是不温不火,却有一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禅意与豁达,语言在他的手里就像打太极,看似轻松自如,却刚柔相济、内外兼修。《钥匙》全诗八句:“钥匙环上/系着一把孤独的钥匙/与左邻右舍碰撞/是它最大的乐趣/它偶尔也偷窥/同伴打开的秘密/只是再也找不到/自己那把心爱的锁子”。这是日常生活的情景,诗人却敏锐地捕捉住了,并借此写出了人生的个中况味,让我想起梁小斌的名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立世这首诗是从小处着眼,写的是把锁子丢了,感觉更为寂寥和沉重。诗人正值壮年,却写下了《墓志铭》:“我这个人心无挂碍/像一粒尘埃随遇而安/像漂流的浮萍缺乏方向感/被小人算计,也不愁眉苦脸/挨打,也不叫疼/坐以待毙,也懒得呼救……”他把自己比作尘埃和浮萍,在大千世界中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渺小和飘忽,因而面对得失荣辱才能泰然处之,正是这样一颗淡定而又博大的心,让他拥有了大海般宽广的情怀和超然于物外的人生境界。
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超凡脱俗的思想,让诗人难逃现实与理想巨大落差的纠结。在《谁知我》中写到:“我像残花落叶,时日不多/我像流水拐弯抹角,一天天流逝/我像被拨掉羽毛的鸟,啼出暮色苍茫……谁知我偏头疼,昨夜又失眠/谁知我心如刀绞,灵魂常常邂逅刺客/谁知我流浪再流浪,就是回不到月的故乡”。险象环生,让人窒息,读着如此悲情和无奈的诗句,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不去反思人类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和日渐荒芜的精神沙漠。我深知,他忧虑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他从一滴水看到了太阳的光芒,也看到了世间的污浊,伸出的拳头不知击向何处,他的良知在痛苦中被撕扯着。
立世的诗有琴的优雅,有棋的缜密,有书的端庄,有画的意境。静夜里,一边品着茶,一边吟着他的诗,你会感觉有清风拂过心灵,尘世的疲惫悄然散去。孤独时,读读他的诗,总会有那么几句,金玉般撞击着你尚未麻木的心灵,美酒般的诗句让你沉醉,蓦然间有泪落下,冲洗着心上的尘埃。有味道,接地气,沉郁、敏锐、豪放、顿挫、飘逸,贴着事物核心的表达,传递的是情,流露的是质。立世信手拈来的一首小诗,却能平中见奇,达到大音若希的艺术效果。品他的诗,要用一种品茶的心,一点一点细细品味,如果你的心足够静,你就会品到其中不一般的味道。“曾与伙伴们结成麦穗/在田野里锋芒毕露/风一吹,形成滚滚麦浪/有排山倒海之势/成熟的季节,告别了土地/被剥去皮,磨成面/搀进水,反复搓揉/今生,我不再是我自己”。《小麦如是说》表面上是写小麦,实际上是写人,写逝去的青春、人生的磨难、迷惘和自我的丢失,与他的代表性作品《夹缝》一样写出人类的生存际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颤抖的手玩不了刀剑/却能触摸到花草的指纹”。这是立世写给仓央嘉措的诗,更是写给他自己的诗。他有一颗悲悯万物之心,默默地体恤着人世的冷暖和疾苦。他用自己的纯真构筑着理想和爱的王国,防御着人世的严寒酷暑和狂风暴雨。他有许许多多的失意和失落,但他人生的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他在《天真》中写道:“在垂暮之年/我怕变得世故和圆滑/也怕沦为庸俗和腐朽/更怕丢掉/仅剩的一点天真”。这是忧虑,也是反讽,更是一种洁身自好。他执笔走天涯,在生活的尘雾中,呼唤清风明月。在诗的世界里,修炼着高贵的灵魂,像芳草一般岁岁春风,年年青碧。
原载《黄河》2015年第4期
王立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评论200多篇。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子》《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英美等国。《文艺报》《文学报》《名作欣赏》等报刊多次推出本人作品的评论文章。获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诗集二等奖、2021年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等。